<acronym id="qzvtx"><label id="qzvtx"><menu id="qzvtx"></menu></label></acronym><p id="qzvtx"><label id="qzvtx"><menu id="qzvtx"></menu></label></p>

  • <acronym id="qzvtx"><strong id="qzvtx"><menu id="qzvtx"></menu></strong></acronym>
  • 我的快樂小窩 > 值得一看 >劉旦:漢武帝之子,劉據死后的第一順位繼承人,三爭皇位都失敗

    劉旦:漢武帝之子,劉據死后的第一順位繼承人,三爭皇位都失敗

    漢武帝的長子劉據,在“巫蠱之禍”中去世。按照漢朝的繼承法,此時,漢武帝應該立還活著的兒子里,年紀最大的燕王劉旦為新太子。

    可是,漢武帝卻沒有給劉旦任何希望,而是在考慮了整整4年之后,寧可立8歲的幼子劉弗陵為繼承人,也不愿意立已經成年、可以獨當一面的劉旦。

    劉旦當然不會甘心。

    他一生之中,3次謀奪皇位,卻全都以失敗告終。

    這是為什么?

    本文我們就來說一說,漢武帝的第3個兒子,漢昭帝繼位時在世的年紀最大的兄長,燕王劉旦。

    劉旦,是漢武帝的第3個兒子。上頭的兩個哥哥,一個是漢武帝的嫡長子劉據,一個是漢武帝的愛子、把最富庶的齊國都封給他的劉閎。相比之下,劉旦實在是個小透明。

    他的母親李姬也不受寵,哪怕為漢武帝生了2個兒子,是漢武帝后宮生育兒子數量最多的女人,后宮的地位也不高,后來更是因無寵郁悶而終。

    在這樣的條件下,劉旦從小就意識到,自己和皇位,大概是沒什么緣分的。

    于是,他把精力都放在了發展自身的素質和興趣愛好上,在經書、雜說、星歷、數術等各方各面,都算是個小有成就的達人,還熱愛打獵,廣交好友,尤其喜歡和游俠武士往來。

    這輩子,當個名聲不錯的富貴閑王,綽綽有余了。

    可是,公元前91年,一個天大的好消息,砸到了安心在封地逍遙的劉旦頭上——他的太子哥哥劉據,在巫蠱之禍中自盡了。

    而他那備受漢武帝寵愛的二哥劉閎,也在這之前就因病早逝了。

    劉旦一扒拉,發現自己搖身一變,成了漢武帝還活著的兒子里,年紀最大的。

    換句話說,就是成了理論上的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。

    暗自竊喜的劉旦,開始等待來自長安的詔書,召他進京當太子。

    可是左等右等,長安一點消息都沒有。再一打聽,漢武帝自從劉據去世之后,一直沒再立新的太子。

    一晃,巫蠱之禍都過去3年了。劉旦實在沉不住氣了,左思右想,決定在父皇那里找一下存在感,提醒一下漢武帝,他在燕國還有一個好大兒,在等著當太子呢。

    于是,劉旦派了一個使者去長安,親切慰問了年老多病的漢武帝,并且向父皇提出一個微小的愿望:他愿意到長安去擔任警衛,日夜守護皇帝。

    當了53年皇帝的漢武帝,怎么會看不出劉旦的這點小心思?他本來就在為立儲之事心煩意亂,一看劉旦搞小動作,頓時把氣都撒在了劉旦身上,把劉旦的上書一扔,擊地大罵:

    生子當置之齊魯禮義之鄉,乃置之燕趙,果有爭心,不讓之端見矣。

    意思是,兒子就應該安置在齊魯這些禮義之鄉,才能好好培養品德,放在燕趙這樣的荒涼之地,就要生出爭權奪利之心。

    劉旦派來的使者,也被漢武帝在盛怒之下殺掉了。

    這事還沒完。漢武帝轉頭就開始找劉旦的茬。

    他們這些藩王,遠在封地,為所欲為,基本上只要朝廷要查,準要被抓住小辮子。

    這不,劉旦立馬就被漢武帝找到了“藏匿亡命之徒”的過錯,削了他3個縣的封地,當做懲戒。

    劉旦本人,也上了漢武帝的黑名單,徹底和太子之位無緣了。

    劉旦預料到自己或許會與皇位無緣,但是沒有想到,漢武帝思考了4年的結果,居然是立小兒子劉弗陵當皇帝。

    當時已經30多歲的劉旦憤怒了。

    他以長安來的璽書規格太小為理由,不肯哭喪,并派人到長安去打探朝中的消息——主要是,遠在燕國,多年不能去長安的劉旦,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多了個小弟弟。

    一行人去到長安,找到了在長安的熟人,打聽到新皇帝不過8、9歲,是由霍光等人擁立的。

    他們又去找劉旦的姐姐鄂邑長公主,結果鄂邑長公主已經進宮了,見不到人。

    劉旦聽完使者的匯報之后,覺得這件事從頭到尾都不對勁。他懷疑,劉弗陵不是漢武帝親立的太子,而是霍光等人偽造遺詔,立個小孩子,好以輔政大臣的身份獨攬大權。

    為了試探朝廷,他上書請求為漢武帝立廟。

    要知道,在當時的漢朝,帝王立廟,是非常嚴格的。就連漢武帝的父親,平定七國之亂、為文景之治做出極大貢獻的漢景帝,都沒有廟號。

    而漢武帝在去世之前,“海內戶口減半”,民不聊生,爭議非常大,漢昭帝和霍光本人,并沒有為他立廟。(漢世宗的廟號,是漢宣帝期間上的)

    劉旦提出立廟,是在試探霍光等人對漢武帝的態度。

    面對劉旦的上書,霍光擱到了一邊,沒有同意,而是著手給劉旦加工資:賜錢3000萬,增加封邑1萬3000戶。

    安撫的意味,非常明顯。

    劉旦更加憤怒了:天下都該是我的,你靠著這點賞賜,就想把我擺平?

    他愈發堅信,漢昭帝繼位有貓膩,甚至宣稱,漢昭帝不是漢武帝的親生兒子,而是霍光他們不知道從哪找來的野孩子。

    還暗中勾結了幾個宗室,準備造反。

    一開始,劉旦的造反活動,還搞得有模有樣的。

    首先,他偽造漢武帝的圣旨,說當年先帝給了他封國的自治權,可以招兵買馬。

    接著,他召集群臣,商討“治國之策”,簡而言之,就是商量造反的方法論。

    然后,他把漢昭帝不是漢武帝之子的謠言,散布到各地,爭取輿論支持。

    很快,劉旦的造反工作,就有了實質性的進展:他制造了一批兵器,組建了一支軍隊,并讓齊孝王的孫子劉澤回齊國殺了青州刺史雋不疑,揭竿而起。

    劉旦覺得自己一定會成功,連天子的儀仗都用上了,還給身邊人取了皇帝近侍專用的侍中稱號。

    然而,在從古至今的造反工作中,保密工作,都是一大要緊事。

    而劉旦等人的保密工作,可以說是做得一塌糊涂。

    前去刺殺雋不疑的劉澤,還沒動手呢,就被雋不疑知道了。雋不疑的行動力超強,立馬派人把劉澤等人一網打盡,并報告給了漢昭帝和霍光,換來了升官發財。

    漢昭帝下令,嚴查這件事。

    一查,就把劉旦造反的事情,查了個門兒清。

    按照漢朝的規定,劉旦這個時候,就應該以造反的罪名處死了。

    不過,劉旦畢竟是漢昭帝的親哥哥,漢昭帝特地為這事下了詔書,不要牽連燕王。

    至于這是8歲的漢昭帝本人的意思,還是霍光的意思,還是劉旦和漢昭帝的姐姐鄂邑長公主的意思,就不得而知了。

    總之,劉旦造反一輪,歸來還是天子的哥哥,是尊貴的燕王,一點損失都沒有。

    劉旦可沒有因為逃過一劫,而停止折騰。

    他堅定地認為,皇位就應該是他的,他只是把屬于自己的東西拿回來。

    他正在等待新的機會的時候,從長安來了一個巨大的驚喜——他的姐姐鄂邑長公主,以及漢武帝的托孤大臣之一上官桀,要和他聯合起來,奪取皇位。

    原來,漢昭帝登基的時候,年紀尚小,幾個托孤大臣一商量,就把漢昭帝的姐姐鄂邑長公主請到了宮里,親自撫養漢昭帝。

    過了幾年,漢昭帝稍微長大一些了,鄂邑長公主就決定給漢昭帝娶一個皇后。

    托孤大臣之一上官桀一聽,這好呀,我家里正好有個孫女,可以和皇帝相配。

    他去和親家霍光商量此事:你看,我孫女也是你外孫女,她當上皇后,對你也有好處。

    霍光毫不猶豫地拒絕了:孩子還不到6歲??!

    霍光的路子走不通,上官桀便找到了另一個人:鄂邑長公主的男寵,丁外人。

    他承諾,這事要是成了,就幫助丁外人封侯。在西漢,只有列侯才能娶公主,而鄂邑長公主正守寡,丁外人如果封侯了,就有機會從男寵轉正了。

    丁外人欣然同意,給鄂邑長公主吹枕邊風,果然讓上官桀6歲的孫女當上了皇后。

    然而,霍光憤怒了。

    事后,上官桀想要履行承諾,幫助丁外人封侯,可是霍光堅決不同意。

    他又退而求其次,想先為丁外人謀取一個官職,霍光依然拒絕了。

    一來二去的,上官桀和鄂邑長公主,就恨上了霍光,想要除掉霍光。

    聰明的漢昭帝,堅決站在霍光這一邊。他們便想著,連漢昭帝也一并除去。

    敵人的敵人,就是朋友。上官桀和鄂邑長公主知道,遠在燕國的劉旦,也一直虎視眈眈,想要造反奪位。

    于是,兩人向劉旦拋出了橄欖枝,一起動手。事成之后,劉旦稱帝,鄂邑長公主的男寵封侯,上官桀則封王。

    他們很快就制定出了一個看起來可行性很強的計劃:鄂邑長公主設宴邀請霍光,在宴會上,讓埋伏的武士把霍光給殺了。然后,廢了漢昭帝,迎劉旦入長安登基。

    制定好計劃之后,劉旦喜滋滋地準備好了行李,只等事成的消息傳來,就進宮當皇帝。

    劉旦上一次造反,是敗在了保密工作上。卷土重來,他們依然沒有吸取教訓,保密工作,依然沒做好。

    鄂邑長公主手下一個負責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,名叫燕倉,覺察到了他們的計劃。

    燕倉立馬就向大司農楊敞告發了鄂邑長公主和劉旦的陰謀。然而,楊敞為人比較謹慎,掂量了一下,覺得誰都得罪不起,索性擺爛,在家裝病,啥也不說。

    燕倉見楊敞不作為,又跑去找了諫大夫杜延年。杜延年可就沒這么多瞻前顧后了,果斷上報給了漢昭帝和霍光。

    劉旦的造反計劃,再一次失敗了。

    沒過多久,朝廷的處置文書,傳到了燕國:赦免燕國的官吏和百姓,不再問罪。

    文書里,一句話都沒有提到燕王劉旦。

    按照漢朝的潛規則,這時候的劉旦,就應該識趣地自盡了。

    不過,他左右的親信和姬妾,覺得他還可以搶救一下:上一次造反的時候,朝廷也沒有處罰他嘛。

    劉旦又升起了一絲希望,眼巴巴地等著朝廷的第二道詔書。

    然而這次,漢昭帝沒有再放過他。見劉旦遲遲不自盡,漢昭帝又派了使者,怒斥劉旦“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之廟乎”。

    這簡直是在明示:你再不體面,別怪朝廷幫你體面了。

    劉旦長嘆一聲,和身邊人告別之后,自盡身亡。他的姬妾們,和他一起自盡的,多大二十多人。

    不過,漢昭帝沒有為難他的兒子,僅僅是把他們廢為庶人。后來漢宣帝登基,想起舊事,又把劉旦的長子重新封王,其余兩個兒子,也封為了列侯。

    也算對得起血脈親情了。

    作為漢武帝還活著的年紀最大的兒子,漢武帝又沒有嫡子,劉旦覺得自己才是皇位的繼承人,實屬正常。

    誰能想到漢武帝不按常理出牌,放著能力不錯、名聲也好的年長兒子不立,非要立不到8歲的孩童當新一任皇帝呢。

    然而,劉旦在第一次造反失敗時候,就應該意識到,自己不是朝廷的對手。

    他要是從此安分下來,基本上是可以善終的。

    更別提,兩次造反,都是敗在保密工作上,屬于在同一塊石頭上絆倒兩次。

    實在是不明智。

    你覺得是不是呢?

    本文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立場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s://mp.51din.com/a/100575.html

    順位,漢武帝,劉旦,皇位,長安,繼承人,兒子,劉據,太子,霍光,故事傳記,任高官,能力,女兒,中國,婚姻,丁書苗,劉志軍,工作,鐵路建設,的發展,鄂邑長,漢武帝,劉旦,漢昭帝,霍光

    我的快樂小窩后續將為您提供豐富、全面的關于順位,漢武帝,劉旦,皇位,長安,繼承人,兒子,劉據,太子,霍光,故事傳記,任高官,能力,女兒,中國,婚姻,丁書苗,劉志軍,工作,鐵路建設,的發展,鄂邑長,漢武帝,劉旦,漢昭帝,霍光內容,讓您第一時間了解到關于順位,漢武帝,劉旦,皇位,長安,繼承人,兒子,劉據,太子,霍光,故事傳記,任高官,能力,女兒,中國,婚姻,丁書苗,劉志軍,工作,鐵路建設,的發展,鄂邑長,漢武帝,劉旦,漢昭帝,霍光的熱門信息。小編將持續從百度新聞、搜狗百科、微博熱搜、知乎熱門問答以及部分合作站點渠道收集和補充完善信息。
    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播放器

    <acronym id="qzvtx"><label id="qzvtx"><menu id="qzvtx"></menu></label></acronym><p id="qzvtx"><label id="qzvtx"><menu id="qzvtx"></menu></label></p>

  • <acronym id="qzvtx"><strong id="qzvtx"><menu id="qzvtx"></menu></strong></acronym>